西固区人民政府欢迎您!

传承历史印迹 突出创新驱动——西固区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2023-05-11 来源: 作者: 点击:


民族团结一家亲


发挥新业态优势,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平台

    西固区总面积385平方公里,位于兰州市西大门,地处欧亚大陆桥交通要道,是甘肃省和兰州市的核心工业区、中国西部最大的石油化工基地。西固历史悠久,古为羌戎之地,秦昭王时始入秦版图,汉武帝时李息在此筑“金城”,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是历代内地同回、藏、蒙、维等少数民族互通有无、互为发展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也成为多个民族往来的重要通道。千百年来,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融合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民族格局。截至目前,西固区总人口40.7万人,有汉、回、满、东乡、蒙古、藏等32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02万,占辖区总人口的2.5%。长期以来,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为主动融入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廊一区一带”行动,全面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巩固提升我区民族团结进步的良好局面,区委区政府决定,在成功创建完成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基础上,积极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自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工业强区、产业兴城、产城融合”这一发展思路,把握创建方向,突出创建主题,深化创建内涵,丰富创建形式,提升创建水平,逐步形成了具有西固特色的创建模式,为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提供了不竭动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加强领导 健全机制 夯实创建基础

    加强组织领导。把创建工作作为“强基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区委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常务副组长,区四大家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71家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部署会、推进会。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有机结合起来,精准把握标准要求,切实增强创建的责任感使命感。

    坚持常态推进。出台《西固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实施方案》《西固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各乡镇、各部门、驻区大型企事业单位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创新创建工作机制,细化分解工作措施。同时,成立“西固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心”,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2310”工程,不断推动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强化融合共进。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领导班子考核内容,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区委党校(行政学校)主题班以及新任干部初次任职培训等,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纳入人大、政协专题视察和调研,切实压实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抓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创新载体 强化宣传 营造创建氛围

    线上线下齐发力在“线上”,积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网上创建“云创建”,在“新西固”客户端、“西固融媒”微信公众号、“魅力西固”今日头条号等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题专栏,通过“云链接、云课堂、云WIFI、云展馆、云主播”等功能,实现“云学”民族团结知识、“云看”宣传短片、“云游”民族团结展馆等功能,充分宣传和展现了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和西固各族儿女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打造永不落幕的网上民族团结家园,累计在中央、省、市、区级媒体发布“民族团结”相关稿件共计280篇,其中:央媒发布30篇,省媒发布51篇,市媒发布85篇,区级融媒体发布114篇,浏览量达600万余次。在“线下”,充分结合“百场万人”大宣讲、“党音进万家”等宣讲活动,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讲,今年,共举办民族宗教理论宣讲12场次、民族团结进教学38场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15场,印制发放民族工作宣传册、海报等3.8万册。

    新老业态相结合。充分发挥“美团外卖”“拼多多”等新业态辖区驻点的广泛流动性、社会渗透性和群众密接性优势,搭建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流动平台”,评选授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店”5家,辖区100名外卖骑手变身“团结小哥”,16辆团购车变身“民族团结号”,共同驶出了一条各民族团结互助共进的“连心路”。积极探索民族团结助力乡村旅游新路子,支持马家山田园综合体、达川镇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建设,助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族团结”新业态,让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进步双向促进,团结带领各族群众共同富裕。结合各行业各领域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实际,在金融行业、建筑工地、食品餐饮等领域,通过跑马屏、落地屏、海报、横幅等方式对外播放民族团结相关宣传标语。与万达电影城西固金城中心店、华影天佑影院签订《民族团结影院共建协议书》,为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学生等免费提供观影票,在放映商业电影的同时推动主旋律电影进影院常态化。

    传承创新双促进。成立西固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基地,开展民族非遗作品开发、非遗作品展示、非遗文创推广等,开展古水车、古纱灯手工制作技艺,“剧本杀”沉浸式体验等活动,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传统文化“活”起来。推出创建标志形象代表——民族团结石榴娃,制作系列表情包、口罩、公仔、抱枕等文创产品,用生动具体的符号形象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以东乡帮扶为背景,精心编排民族团结情景剧《幸福路上》,反映东乡西固手足相亲、和睦相处,共建共享幸福美好生活的生动场景。与兰州大学合作编辑出版《石榴花开正当时——兰州市西固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录》,收集了38篇民族团结小故事,生动展现了西固各职业、各民族、各社区全面交往、广泛交流、深度交融的历史与现状。依托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等有效载体,先后举办民族主题演讲比赛、征文大赛、书画展览、文艺汇演等各类主题活动180余次,着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典型引领 打造亮点 增强创建活力

    地企联创走深走实。充分发挥“地企联创”这一特色优势,与中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兰州城市供水集团等7家驻区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西固区民族团结进步共建共创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情况、协调推进创建工作。积极与驻区大型企业联合举办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线上答题、“民族团结一家亲、携手抗疫心连心”、共建“民族团结”主题书屋等活动,充分发挥兰州石化石油精神教育基地作用,不断把民族团结进步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通过“组织建设共抓、宣传引领共推、活动开展共办、典型引领共育”的方式,推动“地企联创”走深走实。

    创建成果普惠于民。依托原点位现有的基础条件,在内容、设计、审美等方面推陈出新,打造下川水车、“石榴籽”驿站、金城公园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等42个不同风格、不同类别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项目。先锋路街道庄浪东路东社区改造提升原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联合西北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把黄河文化溯源挖掘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多角度展示西固各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密切交往、守望相助的生动画卷;金城公园、河口古镇把提升公共服务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景区”的工作重点,在改造提升过程中着重增进互动性、趣味性与服务性,推动创建成果寓教于民、普惠于民、造福于民。

    立足特色培育亮点。积极孵化、扶植、培育既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富有当代文化价值精神的佼佼者,使其成为闪光的“金子号”招牌。发挥兰州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习基地作用,精心培育建成西固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结合西固区深厚的老工业基地文化资源和地域特色,充分展示了西固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案例。积极孵化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游园,以“水车文化,传统文化,黄河文化”为脉络,建设体验水车非遗馆、综合型小广场、现代农业展示区、乡愁体验区,让黄河文化这一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品牌效应激发动能。充分依托兰州石化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水之韵”展览馆、西固区博物馆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资源优势,找准爱国主义精神、石化石油精神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契合点、融入点,开展“青少年研学”“重温入党誓词”“非遗传承进校园”等活动,在基地和各族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文化认同的坚固桥梁。培育践行“筑梦三江一家亲”“同心汇聚”“爱心动车组”等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创建工作品牌,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激发工作活力,以高质量品牌创建引领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注重调研 细化任务 抓实创建督查

    严格考核,约谈问责。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创建工作任务列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管理,将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巡察工作内容。研究制定《西固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督查办法》《西固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考核办法》等文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丢分、谁担责”的原则,对创建工作不重视、措施不得力、重点任务落实不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做到约谈问责、限期办理、限期反馈,有力保证创建工作规范开展、有序推进。

    现场研判,解决难题。由四大家分管领导带队,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创建办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全区46个部门、13个乡镇街道、部分企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全面督查调研。督导组通过“听、查、问、看”方式对全区各部门各单位创建工作是否重视、措施保障是否到位、理论政策是否学习、宣传教育载体是否丰富、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否构建、民生福祉是否增进、示范建设是否推进、民族事务是否依法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督导检查,同时就当前创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交流,现场进行分析研判,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性建议。

    对标对表,全面落实。调研督查中,我们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和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对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努力将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有效融合,全力以赴做好创建工作。针对督导检查反馈的内容,认真梳理和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对标对表测评指标体系,全力抓好整改落实。同时,严格按照点位提升改造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统筹资源,紧扣时间节点抢工期、抓进度,确保示范点位全部达到创建标准,为西固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贡献力量。

把握主题 突出结合 确保创建实效

    聚焦产业激发活力一产方面,深入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三年倍增计划,投资1255万元新建11个农业产业项目,扩大百合等特色农产品和设施农业面积1100亩、新增产值1500万元。二产方面,积极协调兰州石化公司一季度原油加工量达到240万吨,全年达到900万吨以上,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个百分点;完成化工园区设立,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百万吨乙烯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实施13万吨丙烯腈、120吨聚丙烯催化剂、超洁净超高压电缆料等总投资60亿元的17个下游项目。三产方面,全区金融、交通运输和营利性服务业占三产权重达74%,今年将继续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贷款规模,在去年230亿元基础上,年底实现企业贷款余额新增10亿元,力争金融业增速达到8%。项目建设方面,抢抓国家重大政策机遇和兰州石化“减油增化”战略调整契机,开展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攻坚年行动,地企携手,积极向国家部委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加大与驻区重点企业总部对接沟通,全力以赴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向上争取和落地建设工作。2023年度谋划储备项目119个,总投资1105.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77亿元,预计增长8%;以丙烯腈、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等产业链为招商重点,对接全国化工园区30强及园区化工企业,积极引进健康医疗防护、塑料管道、改性料、无纺布等产业项目,目前已凝练储备产业类项目19个、投资234亿元。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接重庆斌鑫、中铁建发展等企业,凝练储备城市更新类项目3个、投资160亿元。力争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88亿元以上,当年开工率65%以上、资金到位率20%以上,新引进项目签约额200亿元以上。

    聚焦民生增进福祉。开工建设福源小镇(二期)等项目,全力实施城市有机更新,有序推进有机厂、南山小区片区等4个棚户区改造“打捆”项目,以实施60个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因地制宜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持续擦亮“教育名区”品牌,建成天庆国际新城配建学校,新增学位1440个,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95.8%。医养结合体系更加健全,区中医院联合省康复医院挂牌老年友好医院,建成先锋路、西柳沟街道综合养老中心,西北首家核医学中心投入运营。妥善解决就业、救助、住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先后举办“红石榴就业行动”“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5期,新增城镇就业1.04万人,完成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提标,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070万元,交付600套保障性住房,城镇住房历史遗留“登记难”问题总体登记率达到60.3%,3.6万户居民拿到不动产登记证。文体惠民更加丰富,累计建成共享书屋、读者小站、农家书屋等138个阅读点,完成区图书馆“总分馆”数字化建设,基本建立“六个身边”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荣获国家级“书香城市”称号。

    聚焦管理维护稳定。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深化“平安西固”建设,扎实推进“八五”普法,成立“金大姐说事室”等14个品牌调解室,“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通过省级初评,成功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全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认真开展“八五”普法,依托“打硬仗、化积案”百日攻坚行动,排查调处矛盾纠纷1515件,办结信访积案53件,83%的群众诉求在初访环节妥善解决,组织各民族群众及志愿者参与社区的共建共管,建设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和谐家园。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进行的各类渗透破坏活动,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

                               (来源:兰州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